114年度新竹縣SBIR即日起開放申請到7月11日截止
台灣區觀光協會聯合會參訪克拉克聯誼旅遊
2025與神同行遊雲林滿額500抽豪禮
「全家一起看見台灣」新五年環境公益關懷計畫
第二屆《齊柏林飛閱台灣攝影獎》徵件6月10日起跑!
全球首屆「世界加盟日」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力挺國產鮮乳 推動在地信任供應鏈!
台灣區觀光協會聯合會參訪克拉克聯誼旅遊
2025與神同行遊雲林滿額500抽豪禮
【齊柏林空間】 展覽主題|「群森之源」、「森林之境」及「森野之續」 《共森》|2025/03/21-2026春季

2025第二屆《齊柏林飛閱台灣攝影獎》徵件6月10日起跑!

第二屆《齊柏林飛閱台灣攝影獎》徵件起跑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賑災基金會「0923花蓮馬太鞍募款」4天湧4.3億善款 衛福部感謝國人的愛心

【鳴新聞/記者林秀貝/台北報導】

樺加沙颱風重創花東,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嚴重災情,衛福部所轄公設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啟動「092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專案募款」,25日起接受外界捐款。衛福部今(29日)在臉書公布最新統計,截至28日,4天已湧入18萬3,202筆捐款,總金額達新台幣4億3,353萬4,219元。

圖:092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募款專案。(翻攝自衛福部 官網)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嚴重災情,行政院責成衛福部所成立公設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自9月25日起啟動「092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專案募款」,提供匯款、LINE Pay、四大超商、外匯等四大捐款管道,預計勸募期間至10月24日止,為期1個月,預計募款金額為5億元。而截至28日,僅短短4天便已累計4.3億元善款,目標金額近日便可望達標。

衛福部表示,每一筆善款都是國人支持災區的愛心,「感謝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賑災基金會指出,此次專案募款將專款專用,由賑災基金會統籌規劃與執行,募得款項將依勸募計畫全數用於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區災民的災害救助、緊急醫療與復原重建。

「災區救援」爆便當之亂!經濟部出手:每日定點定時發放

【綜合報導/花蓮】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溢流,大水沖進鄰近鄉鎮致災,近日因災後救援需求,人力與物資從全台各地湧入,但分配過程頻傳混亂,有災民甚至一度只能啃饅頭果腹,便當供應不到位。

經濟部今(28日)宣布,將自明(29日)日起,由中央協助提供便當給第一線救災人員與志工。為確保救災人員有充足體力投入災後復原工作,農糧署將每日準備便當送至指揮中心,再由國軍及志工協助分送。發放時間固定為每日中午12:30及晚間18:00,地點如下:

光復國中(大馬村):花蓮縣光復鄉大馬村林森路200號

光復商工(大同村):花蓮縣光復鄉大同村林森路100號

王村長(大馬村):花蓮縣光復鄉大馬村武昌街173號

此外,車站出口也將設置口糧發放點,方便志工隨時補充能量。經濟部希望透過此措施,讓所有參與救災的人力充沛,共同加速花蓮復原進程。

台灣區觀光協會聯合會總會長林務局長呼籲,花蓮災後救援應聚焦實質幫助,咋天湧入三萬多人反而造成救災困難。全台各界愛心湧入,充分展現台灣人的溫暖與互助精神。然而,前往災區的行動應以「有效救災」為優先,避免造成資源耗損與現場混亂。

林務局長總會長指出:

1.前往救災請量力而為 — 真的有能力協助者,務必穿著適合服裝與雨鞋。避免增加救災困難與消耗資源。

2.物資目前不缺,現金捐助更實際 — 災區物資已充足,建議善心人士捐款給花蓮縣政府或信任的親友、社福團體,確保資源分配更有效率。

3.政府應過濾進入災區人員 — 避免非必要人員進入,盡量搭火車再步行進入、不要開車。讓真正的救災人力能發揮最大效用。

4.民間愛心持續投入 —台灣區觀光協會聯合會常務監事余國基(阿美麻糬-花蓮麻糬世家),帶領會員與員工,每日製作2,000多顆包子、饅頭現場發放,協助災民渡過難關。

「災後重建需要時間與專業,讓我們把愛心用在刀口上,有心者請捐款支援,讓花蓮能更快恢復元氣。」

《天崩下的部落—那天以後》紀錄片花蓮隆重首映 見證秀林鄉災後的重生與希望、堅韌的文化精神

【記者林秀貝/花蓮報導】

2024年4月3日,一場規模7.1的強震撼動花蓮縣秀林鄉,山崩地裂、道路中斷、部落經濟重創,留下深刻的創傷與挑戰。然而,在災難過後,秀林的族人選擇堅強面對,以雙手重建家園,用文化撫平傷痕。

圖一 花蓮場紀錄片首映會啟動儀式,貴賓雲集。(圖/秀林鄉公所提供)

由秀林鄉公所策劃拍攝的紀錄片《天崩下的部落—那天以後》,歷時一年完成,忠實記錄族人在震後的重建歷程與文化延續的努力。並於5月20日下午2時於花蓮市福容大飯店2樓A廳舉行花蓮場首映會,新聞記者媒體與眾多村民共同見證。

圖二 《天崩下的部落—那天以後》紀錄片20日舉辦花蓮場首映會。(圖/秀林鄉公所提供)

紀錄片主軸交織兩條故事線,一方面紀錄公所與族人在災後基礎建設修復、部落經濟重建上的努力;另一方面則回溯太魯閣族的歷史與遷徙,展現族人如何從祖先的智慧與信仰中,找回重新出發的力量。即便0403震災重創了家園,卻無法摧毀深植於心的文化記憶。

圖三 右起 台泥經理余宗謙、鄉代表會主席 駱燕玲、亞泥總廠長張志鵬、秀林鄉鄉長王玫瑰(中)、 台泥副理馬楷崴、秀林鄉公所志工團隊長胡智民、秀林鄉公所機要祕書黃勤聰合影。(圖/秀林鄉公所提供)

影片鏡頭帶領觀眾深入秀林各部落,從最北端的和平村與和平部落、富世村洛韶與西寶、大同與大禮,到最南端的文蘭村、文蘭與重光部落。每一段路、每一雙手,都寫下族人面對災難、重建家園的堅毅與不屈,也反映出族人與山之間的關係——從觀光、農業、防災韌性,到整體產業轉型,秀林鄉正在重新摸索未來的轉型方向。

圖四 秀林鄉鄉長王玫瑰 致詞。(圖/秀林鄉公所提供)

「0403不是終點,而是一段重建的起點。」
秀林鄉王玫瑰鄉長表示:「我們希望透過這部影片,讓外界更了解秀林目前的處境與努力,也讓族人之間彼此看見,我們並不孤單,而是肩並肩走在重建之路上,堅持、前行。」

圖五 秀林鄉鄉長王玫瑰 邀請欣賞《天崩下的部落—那天以後》紀錄片。(圖/秀林鄉公所提供)

首映會當天,亦安排多場具太魯閣族文化特色的音樂與舞蹈表演,讓觀眾在觀影之餘,親身感受族群文化的魅力與深度。秀林鄉王玫瑰鄉長表示:「這部紀錄片,是我們給自己的鼓勵,也是送給全台灣的一份力量。我們希望透過這部作品,讓更多人看見在災難之後,部落如何重新站起,文化如何照亮前路。」

圖六 秀林鄉鄉長王玫瑰與鄉公所團隊合影。(圖/秀林鄉公所提供)

《天崩下的部落—那天以後》不僅是一部關於災難的紀錄,更是一段族人與土地間的生命對話,一曲關於韌性、文化與希望的溫柔訴說。誠摯邀請社會各界走進這片土地的心跳,感受災後重生的勇氣與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