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度新竹縣SBIR即日起開放申請到7月11日截止
台灣區觀光協會聯合會參訪克拉克聯誼旅遊
2025與神同行遊雲林滿額500抽豪禮
「全家一起看見台灣」新五年環境公益關懷計畫
第二屆《齊柏林飛閱台灣攝影獎》徵件6月10日起跑!
全球首屆「世界加盟日」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力挺國產鮮乳 推動在地信任供應鏈!
台灣區觀光協會聯合會參訪克拉克聯誼旅遊
2025與神同行遊雲林滿額500抽豪禮
【齊柏林空間】 展覽主題|「群森之源」、「森林之境」及「森野之續」 《共森》|2025/03/21-2026春季

2025第二屆《齊柏林飛閱台灣攝影獎》徵件6月10日起跑!

第二屆《齊柏林飛閱台灣攝影獎》徵件起跑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齊柏林飛閱台灣攝影獎揭曉 34佳作將齊聚桃園機場

[鳴新聞/記者林秀貝/台北報導]

全台唯一靜態空拍比賽「齊柏林飛閱台灣攝影獎」,今(1)日在張榮發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頒獎典禮。本屆攝影獎延續首屆的熱烈迴響,徵件數突破3,000張,共有121件作品進入決審,最終嚴選出34件獲獎佳作。這些作品將於11月5日起,在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A區文化藝廊展出三個月。讓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從高空視角看見台灣的呼吸與變。

圖「用影像 創造改變的力量」 齊柏林飛閱台灣攝影獎(1)日舉行頒獎典禮。 (圖/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提供)

新視角下的土地對話 展現時間與環境的對話力量

本屆競賽除延續「自然映像」、「人文紀實」兩大類別外,特別新增「影像故事」組,鼓勵攝影師以連續影像的方式,記錄時間與土地的對話。入選作品視角多元,涵蓋淡江大橋興建歷程、南迴公路截彎取直工程、丹娜絲颱風後的地貌痕跡等環境現場,展現空拍鏡頭獨特的時代見證力。

圖 齊柏林飛閱台灣攝影獎所有人合照。(圖/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提供)

首獎作品《群峰九九》跨越時空,以九九峰的不同時期影像與齊柏林導演1997、1999與2012年作品對照,呈現土地災後復原與記憶重生的軌跡。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董事長歐晉德表示:「這件作品讓我們重新看見時間的力量,也提醒我們——只要對土地懷抱關懷,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下一位齊柏林。」

圖 沈昭良教授擔任論壇主持人。(圖/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提供)

得獎者現身分享 用影像延續齊導的飛行精神

頒獎典禮後,現場同步舉行「得獎作品特展暨交流茶會」。多位得獎者表示,齊柏林導演的影像啟發他們以空拍方式觀察環境議題,也學會從「看見」開始思考改變。

本屆首獎得主許清勝在感言中提到:「《群峰九九》捕捉的不只是山峰的壯闊,還有經歷過地震後時間流逝的痕跡,表現出山川的雄偉,也有對大自然的敬畏。」他進一步分享,空拍對他而言不只是一種技術,更是攝影視野的解放,「能用鏡頭記錄這片土地的美麗與真實,這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

圖 自然映像金獎吳奕欣(中) 、首獎許清勝(左) 、 人文紀實金獎余志偉(右)。(圖/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提供)

讓環境關懷飛得更遠 桃園機場成為台灣故事的窗口

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萬冠麗執行長表示,本屆得獎作品展覽以「飛閱台灣」為主題,將在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 A 區文化藝廊展出。機場作為國門與世界的連結點,期望透過展覽,讓更多國際旅客感受台灣的環境變遷與生命力,延續齊柏林導演「以影像守護土地」使命。

基金會同時感謝合辦單位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長期夥伴全家便利商店、中華電信,以及今年新加入的昇恆昌基金會,共同協力推動。透過跨界合作,讓環境關懷的力量不只留在地面,也能翱翔國際,持續被世界看見。

「2025年世界母語日」聚焦原住民族語言復振與傳承

(編輯中心)
由原住民族委員會指導,財團法人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基金會(原語會)主辦的「2025年世界母語日」族語傳承Lima行動,於2月21日、22日在臺北圓山大飯店盛大舉行。活動不僅透過「原住民族語言薪傳獎」表彰語言推動先鋒,更結合專題演講、討論與成果展示,回顧族語復振的成就,展望未來發展方向。


活動重點之一為「原住民族語言薪傳獎」頒獎典禮,由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 Ljaucu·Zingrur(曾智勇)親自頒獎,向致力於族語研究、保存、傳習與推廣的工作者致上最高敬意。

圖 世界母語日-感恩五周年,感謝族語復振工作者的努力。(照片/原住民族委員會提供)

本屆獲獎者來自全臺各地,他們長年投入族語復振,透過公開表揚與經驗分享,傳遞族語傳承的精神,期望喚起更多族人參與語言復振行動,讓原住民族語言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適逢原語會成立五週年,活動特別規劃專題演講與討論,回顧過去五年來的努力與成就。原語會董事長Mayaw.Kumud 馬耀.谷木以「原語會歷年回顧及未來展望」為題發表開場演說,深入剖析原語會在語言復振政策、教育推廣、研究發展等方面的貢獻,並提出未來發展藍圖。

圖三 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制度變革與未來展望講者大合照 。(照片/原住民族委員會提供)

此外,原語會認證測驗組Milingan戴佳豪主任、教育推廣組Mulas Ismahasan陳慧君主任、研究發展組Walaw李少揚副主任及Panay施怡帆研究員,分別就「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制度變革與未來展望」、「族語教育推廣的多元策略」、「書寫族語:紀錄、保存與應用」三大領域進行專題討論,從政從政策層面與實務層面全面剖析語言復振計畫的進展,並提出未來的發展方向。

圖三 族語教育推廣的多元策略講者大合照  。(照片/原住民族委員會提供)

活動另一亮點為族語司儀人才培力計畫的成果發表。活動兩天的主持皆由**巴奈·葛六(阿美族)擔任,並攜手培力計畫優秀學員Pinik Pasaraadr(潘姵妏,卑南族)共同主持,全程以族語進行,引領與會者沉浸在濃厚的族語文化氛圍中,展現族語專業人才培育的具體成效。為讓更多族人及社會大眾參與本次活動,特別安排五種原住民族語言(阿美語、排灣語、泰雅語、鄒語、拉阿魯哇語)進行同步直播,透過原語會Facebook及YouTube讓無法親臨現場的朋友,也能見證這場族語文化盛會,進一步推動族語的影響力。

「2025年世界母語日」族語傳承Lima行動,圓滿落幕,活動不僅表彰語言推動者,更透過演講與討論深化對族語復振的理解與推廣,讓社會各界見證語言傳承的努力與成果。未來,原語會將持續推動多元語言發展計畫,深化族語研究、保存、推廣與復振,讓原住民族語言在世代間綿延不絕,成為連結族群認同的重要橋樑。